今年2月份,權威機構高盛集團發布了《VR/AR:下一個通用計算平臺》的詳細報告,其中列舉了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應用的九大領域,教育作為其中之一,在結合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探索的道路上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目前關于VR+教育的構想和實現,國內外均有不少機構與企業正在嘗試,VR的介入做到了過去很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虛擬現實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究竟如何呢?結合國內外的新聞,可以發現,教育方面的應用雖然已經陸續得到關注了,但是相對虛擬現實在游戲等方面的應用,教育方面的應用仍然太少了。
國際上虛擬現實的教育應用
首先,從國際上來看,科技公司盯上教育市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Google和蘋果都在努力往學校賣設備和軟件,Google推便宜的Chromebook筆記本,蘋果在賣硬件的同時曾經還想用iBooks取代教科書。不僅如此,去年,Google宣布了Expeditions Pioneer項目,向老師們提供所需的全部設備,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帶領學生們展開各種各樣的冒險之旅,例如進入海底或外太空等;隨后又與加州頂尖公立學校合作,免費推廣虛擬現實的教室系統。
日本某地小學則與三星合作,利用Gear VR免費為學生提供禮儀教學,在日本國內引起虛擬現實教育的熱議。
當前,將電子游戲用于教育有很大的潛力。知名模擬和教學游戲,例如《模擬城市》和Math Blaster已被應用于美國的小學教育。又比如,近期,微軟除了給教師配置的教育工具類應用外,同時,增加了一項新的玩具--沙盒游戲Minecraft的教育版本,希望讓學生們上課玩游戲。以MindcraftEdu為例,這款工具通過三維環境幫助學生們探索吉薩大金字塔,以及理解最基本的電子工程原理。
相對于以往的給教師的教育工具,對于微軟來說,用游戲來做教育是新的方法。在美國,人們對于能幫助學生學習的游戲的觀念正在改變,教育界也有不少人看好Minecraft給學生補充知識的能力,而微軟也想借助這款游戲將訂閱服務Office 365 Edition做起來。
此外,美國zSpace公司也是一家為VR教育提供解決方案的典型公司。zSpace由一臺單獨電腦和VR顯示器組成,并配備有觸控筆,幫助學生操縱虛擬3D物體,加強學習體驗。
在這場教育VR+的盛宴里,連“虛擬現實技術鼻祖”也摩拳擦掌。比如,全球第一款VR顯示設備的發明者Tom Furness,近日啟動了事業新階段--VR教育。Furness目前正在借助AR/VR應用交流社區VirtualWorld Society建立VR內容創造者和金融支持聯盟,把大眾的客廳變成教室。通過Virtual World Society訂閱用戶的支持,Furness希望建立基礎設施,以支持教育虛擬現實體驗。
那么,我們用虛擬現實能帶來怎樣的感受呢?署名為“IT之家”的作者撰文寫到,“通過某些UGC(用戶制作內容)平臺,我們可以初步看到,虛擬現實能帶來什么樣的教育體驗。這些平臺支持除游戲以外,其他能帶來沉浸感的體驗。在新平臺上,內容制作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小鳥如何在自己的生態環境中生存(Bird Simulator),以及管理一家餐廳有多么復雜(Workat a Pizza Place)。數百家教學機構利用Second Life向學生提供機會,在虛擬環境中參觀大學、訪問名勝古跡。”
有部分國外院校開始使用VR技術。比如,國外一些高校利用VR技術吸引生源,推廣校園文化。位于美國佐治亞州的Savannah藝術設計院校成為第一個大規模使用VR技術的高校,錄制好校園介紹并寄給已被錄取但尚未入學的學生。
此外,位于加州圣何塞的科格斯韋爾大學(TheCogswell College)已經正式開辦VR和AR專業,該學校也成為全球首家創辦VR和AR行業人才認證的高校。
高校的一些課程也加入虛擬現實技術。據近期的新聞報道,一群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以應用在教育領域的虛擬現實技術,通過3D立體的方式展示地形圖沙盤。而這種基于“增大化現實”技術的沙盤甚至還可以讓參觀者用雙手來移動山丘。
據悉,這套增強現實沙盤的想法來自于想要給本科生進行時間學習科學的目的,然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就開發出了這種基于“增大化現實”技術的沙盤,隨后洛杉磯分校負責建立模型和教育示范實驗室,將這項技術轉化為了成品。而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塑造景觀,團隊希望可以利用這種沙盤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地形地貌,而不用親自到戶外去。
國內虛擬現實的教育運用
目前,我國形成了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浙江大學等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高科技公司聯合研究開發制作,產學研密切結合的發展局面。
從國內的企業來看,目前國內提出把VR技術應用在教育領域的公司包括:新東方、百度、安妮股份、廈門創壹軟件等。其中,新東方和樂視在2015年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雙方將在英語課堂實現VR教學;安妮股份也啟動了虛擬現實項目,以虛擬現實技術開發兒童教育產品;百度則計劃2017年在貧困山區的學校構建一些VR教室。
同時,許多高校都在積極研究虛擬現實技術及其應用,并相繼建起了虛擬現實與系統仿真的研究室,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實用技術,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分布式飛行模擬方面的應用;浙江大學在建筑方面進行虛擬規劃、虛擬設計的應用;清華大學對臨場感的研究等都頗具特色;哈爾濱工業大學在人機交互方面的應用。
從虛擬現實的體驗來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建立各種虛擬實驗室,如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等等,擁有傳統實驗室難以比擬的優勢。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起來的虛擬實訓基地,其“設備”與“部件”多是虛擬的,可以根據隨時生成新的設備。教學內容可以不斷更新,使實踐訓練及時跟上技術的發展。同時,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如建造人體模型、電腦太空旅行、化合物分子結構顯示等,在廣泛的科目領域提供無限的虛擬體驗,從而加速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虛擬現實的沉浸性和交互性,非常有利于學生的技能訓練。包括軍事作戰技能、外科手術技能、教學技能、體育技能、汽車駕駛技能、果樹栽培技能、電器維修技能等各種職業技能的訓練。
據媒體綜合報道,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等學府已在校內建立了虛擬現實技術實驗室,主要從事VR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清華大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還增加了虛擬現實相關的內容。清華大學利用虛擬儀器構建了汽車發動機檢測系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虛擬現實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就主要從事這項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和醫學上的應用,先后開發了北京胡同虛擬現實游覽交互系統、秦兵馬俑陣列運動模擬、虛擬內窺鏡等程序;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工程檢測實驗室將其虛擬實驗室成果在網上公開展示,供遠程教育使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州暨南大學等一批高校也開發了一批新的虛擬儀器系統用于教學和科研。由上可知,虛擬現實技術雖然在國內外的教育教學中有所應用,但在我國教育中的使用僅局限于高校的研究性和探索性教學當中,而對廣大普通大、中、小學生的普及則遠遠不夠。
未來展望
高盛曾作出預測,截至2025年,VR教育產值有望達到7億美元。并將覆蓋K-12和教學軟件領域。虛擬現實(VR)技術正在向商品化邁進,圍繞VR 眼鏡、增強現實(AR)設備的商業潛能。專家認為,VR技術很快能讓化學家們進入微觀世界,浸沒在分子世界里。如此一來,從中學教學到藥物設計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進入VR眼鏡時代,化學家不用再在電腦上對著二維屏幕設想三維結構。虛擬現實設備,如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眼鏡,能通過立體顯示和頭部跟蹤技術,帶來直觀的全景畫面:由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分子隨著人們頭部轉動,自然地進入視野。在增強現實中能生成半浸沒式環境,將計算機圖像重疊顯示在用戶未被擋住的視域。
據技術咨詢公司CCS Insight預測,虛擬現實眼鏡只是剛開始銷售,預計到2016年底達到近10億美元。這是第一代眼鏡,售價并不便宜:Oculus Rift是599美元,HTC Vive要799美元。按預測的勢頭,到2020年VR眼鏡和AR設備的出貨量將達到9600萬套。研究人員認為,這是輪到VR眼鏡出場的時代。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理論與計算生物物理學集團高級研究程序員約翰·E.斯通的團隊正在開發分子可視化程序,他預測這波即將來到消費市場的VR眼鏡浪潮是個轉折點,就像第一批大量生產的汽車。
今后,化學家們在某個報告會上戴著VR眼鏡查看分子結構,這一場景不難想象。斯通說:“將要發生的是,我們從最初只用它來看東西,發展到用它來完成特定任務。”
對于今后虛擬現實的教育領域的應用,比爾·蓋茨在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稱,“VR視頻所帶來的沉浸感能夠讓那里的民眾更好地觀看并感知視頻內容”。而這些“處于萌芽階段的內容”讓他發現,VR很適合教育領域。“學校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動力,”蓋茨稱:“如果我們可以借助(VR)實現引人入勝,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
蓋茨認為,VR將在教學設計和內容研發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VR可以讓教學更具吸引力,”他說:“虛擬現實可以增強帶入感,VR將在很多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并且能抓住很多人的眼球。”
盡管蓋茨對VR的未來很樂觀,但他也指出,并非所有的科目都適合轉化成VR內容。蓋茨表示,數學和科學課程的“教學法”不會因為人們把它放在一個虛擬現實框架中而發生改變。如果教學內容的動畫元素過多,或者畫質太過鮮艷,很可能會喧賓奪主,影響教學效果。
蓋茨相信,像谷歌Cardboard這樣的“低端”VR產品在普及方面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人們“無需漫長的等待就能夠接觸和感受VR,”但他也強調,“像學校這樣的很多場所都需要共享的高端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