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R產業呈現井噴式增長的2016年,政府也在積極介入這一領域。
5個月前,福建VR產業基地落戶福州,成為國內首個政府主導的新業態VR基地。根據福建VR辦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信息,目前已入駐辦公的企業有3家,注冊公司5家,還有6家正在注冊。而在掛牌之初,福建提出“吸引國內外VR企業進駐該基地,形成產業集聚區”。同時,政府已經出臺了相關產業扶持措施,但具體細則尚未完全落地。
而在福建之后,南昌和武漢也先后掛牌VR產業基地,在地方政府的主導帶動下,是否在人才引進以及研發創新等方面為這一前沿產業帶來實質性的推動?
曾參與起草《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白皮書5.0》的工信部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電子設備與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華益表示,模式值得探索,但地方政府要避免一哄而上的同質化建設,應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相互形成差異競爭格局。
政府如何打造聚集地
從省級到市級,福建都圍繞著這一未來千億級產業基地做了大量工作。據了解,福建省政府抽調了一些人員專門成立了“VR辦”。
4月,福州出臺《關于促進VR產業加快發展的十條措施》,對新引進實際到位資本金達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一次性給予500萬元獎勵;前百家入駐基地企業,三年內各免費提供100平方米的工作場地、1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100M以上帶寬的網絡支持,并給予數據租用費用50%的補助。
此外,措施還提及由財政出資10億元,力爭撬動100億元的產業扶持基金,并成立暫定規模3億元的產業風險投資基金。據常務副省長張志南2月透露,福建將積極爭取國家重點產業基金的支持,全力推進VR產業發展。
廈門零點螞蟻創始人丘靖不久前專程到福州VR基地考察,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招商都還處在初期,優惠政策也有待觀察,所以近期未有入駐計劃,但會繼續保持關注。
廈門指揮家VR聯合創始人陳銘心則表示,未來可能會前往福州設立分部。但他同時提到,VR基地離福州市區較遠,加上這一行業尚處在發展初期,人才招募與培養是企業最關鍵的環節,因此會綜合考量這些因素。
除了福建,其他各地政府也在爭相布局VR產業。其中,南昌提出打造聚集1000家以上企業的產業基地,形成千億級產業鏈,并成立了10億創投基金;武漢首個VR產業基地本月在光谷掛牌,將引導國外VR/AR領域的先進企業進入國內發展并落戶。
但記者采訪的包括北京、深圳等地的VR從業者,大多并不看好由政府牽頭組織的模式。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在這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從業者更多還是會基于市場情況來選擇地點,政府扶持往往只是錦上添花,因此,短時間內也很難說形成真正的聚集區。劉華益認為,福建可以依托其內容產業優勢,打好一個點。
丘靖提出,希望政府能迅速找到適合福建區域發展的道路,帶動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才能讓VR更好地落地。
本地龍頭“搭門面”,發展模式模糊
在福建基地為數不多的企業中,網龍公司顯得有些“一枝獨秀”。
福建的VR基地位于福州長樂濱海新城,規劃面積2520畝,按照規劃,由本地的網龍公司、國企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和地產商新東湖配合政府承辦。其中,網龍承擔的任務之一是打造被譽為國內規模最大的VR體驗中心。
6月25日,體驗中心首次舉行開放日活動。據了解,體驗中心里的產品和項目,主要來自網龍及其合作伙伴,以及購置的國內外廠商在各個時期推出的VR頭盔等。在6月19日的福建互聯網經濟重點項目招商對接會上,網龍等企業就VR+教育、VR+娛樂等與省外及國際企業簽約34個VR和大數據重點項目。
據網龍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其自己研發和引進合作方,在體驗中心已經可以看到包括軟件研發、資源制作、產品測試、項目展示等在內的產業鏈。
不難看出的是,網龍在福建VR基地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今年1月的福建兩會上,《關于支持推動我省VR產業發展的提案》正是由福建省政協委員、網龍公司CEO劉路遠提出。上述網龍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網龍作為本地IT龍頭,率先參與到了省政府的戰略中,體驗中心就是一個先行的展示平臺,已配合政府做了一些大型接待,也是為以后的招商做籌備。畢竟基地2月才揭牌,4月出臺相關政策,落地沒有這么快。”
公開資料顯示,網龍以做網絡游戲起家,2008年在香港主板上市,2013年將旗下91無線出售予百度,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并購項目。
據了解,網龍在VR/AR領域的布局主要與其教育業務協同發展,產品包括101VR沉浸教室、室內設計教學平臺等,其財務報表顯示,一季度來自教育業務的收益同比增長了2704.5%。此外,公司也通過引進或合作的方式介入到高鐵司機VR訓練、全息投影等領域。
福建發改委最近也發布了數字福建重點領域首批大數據和VR應用服務需求。據公開報道,福建將在近期舉行公開招投標,屆時,將有幾十家專業的大數據和VR開發公司在福建落地。到明年第二季度,將有一批新技術新應用投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