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登記注冊的博物館已達4692家,其中國有博物館3582家,非國有博物館1110家。全國共有4013家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85.5%。”在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內蒙古博物院舉行的開幕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介紹。
劉玉珠表示,博物館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國家重大紀念日,如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期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成為開展國家公祭和相關活動的重要場所;石渠寶笈、海昏侯等展覽觀眾如潮,甚至有外地乃至外國觀眾專門乘飛機、坐高鐵前往參觀展覽,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劉玉珠說。
在開幕上,第十三屆(2015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同時公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偉大勝利歷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南京博物院“溫·婉——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大展”等獲獎。
近年來,全國博物館每年舉辦展覽超過兩萬個,參觀人數約7億人次,一年舉辦20萬次教育活動,每年文物進出境交流展覽項目近百個。內蒙古文化廳、文物局巡視員安泳锝介紹,截至2015年年底,全區注冊博物館已達211家,基本實現了每個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都能通過博物館的方式得到有效保護和展示。
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于1977年發起,中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隨后每年均組織相關活動。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
故宮博物院也在今天舉辦了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包括“故宮博物院教育中心”啟動儀式、“點亮歷史”中軸線原狀展廳室內照明啟動儀式、蘇州昆曲《牡丹亭》唱響故宮等。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室內照明啟動。
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主任閆宏斌介紹,過去受電和燈光所限,游客不得不趴在窗戶上看殿內,參觀效果大打折扣。現在啟動室內照明,符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與文化景觀”的主題。在實現保護故宮歷史文化遺產同時,讓人們有尊嚴地參觀故宮,獲得更加深刻的參觀體驗,讓故宮重現金碧輝煌。首批點亮的是中軸線上6個場館,包括太和殿、坤寧宮等,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場館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