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段歷史故事回到它起源的地方,時空的交疊讓人們致敬歷史、致敬先人。《共同家園》于1月25日回到拉薩正式首演。除了歷史的回溯與震撼,多媒體舞美視覺是如何讓傳統話劇的舞臺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由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創演的大型多媒體民族話劇《共同家園》,于1月25至27日在拉薩西藏自治區藏劇團隆重首演。該劇還原了藏族男兒赴寧波參與抗英的悲壯故事。多媒體舞美的“加盟”,帶來話劇舞臺的新穎呈現,在曾經歷史故事起源的地方,奏響民族團結與愛國主義英雄贊歌。
《共同家園》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創作,講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一支2000多人的藏族軍隊奔赴寧波協助共同抵抗英軍,保衛家園,最終壯烈殉國的故事。該劇由青年導演白皓天執導,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張小兵老師以及馮靜、尼瑪頓珠任編劇,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舞美設計劉科棟任舞美總設計,顧志剛任多媒體設計,數虎圖像承擔多媒體舞美影像創制,眾多優秀話劇演員參演。
傾斜舞臺幻化不同場景
該劇舞臺是一個斜坡,底下藏有通道,可以輔助布景和更換道具。可升降的道具硬景結合多媒體舞美影像,隨時把舞臺變成街道、府衙、煙館、海面、艦艇等不同場景——
斜面臺還包含一個可升降的小舞臺,讓立面層次更加明晰。背景LED屏和兩側屏幕的分布形式,利于多媒體影像形成視覺環繞,增強整體沖擊力。
多媒體舞美設計圍繞情節 烘托主題
藏軍從家鄉到寧波援助抗英,因此數虎圖像團隊在制作背景影像時,也圍繞故事情節緊跟藏軍的足跡,呈現從壯闊的雪域高原到江南、寧波市井、沿海風光——
在表現藏族軍隊不遠萬里跋涉到寧波的一幕,創作人員巧妙地運用影像轉換來表現季節變遷和長途艱辛——
軍隊艱難行進與藏族老阿媽磕長頭雙線呈現,一面是藏軍走過四季、越過萬水千山,一面是他們遠在家鄉親人的思念以及祈禱,個人之愛與民族大義的呈現,煥發人性光輝——
火燒煙館、海上激戰,連天戰火讓人熱血沸騰——
巧用多視角 舞美影像加強代入感
數虎圖像團隊從歷史背景、劇情所需環境、角色等多角度考慮舞美影像制作,結合前期綠幕拍攝摳像,帶來豐富視角,讓觀眾對場景的感受更加直觀。
英國軍官莫爾文和阿美德拿著望遠鏡在軍艦甲板上環望四周時,舞美影像是望遠鏡圓筒以及圓筒中間隨著演員搖動望遠鏡而轉換的畫面
與英軍海上激戰的一幕,舞美影像中的海浪、船只晃動,讓觀眾們仿佛都在船上,近距離觀望對峙雙方
舞臺上方還設有鏡面幕,既映出真實演員的背影,又與虛擬背景相結合,讓藏族漢子們英勇悲壯的背影烙在了觀眾心中
多媒體舞美影像讓話劇《共同家園》的現場演出具有影視質感。舞臺機械、多媒體舞美影像配合緊湊的劇情節奏和演員的演繹,牽動觀眾情緒。數虎圖像通過對影像畫面的創作,讓大家處于歷史時空中,在話劇劇情中感受這段蕩氣回腸的悲壯史詩,以及同胞親情、民族團結、共同保家衛國的情懷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