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中國·福建VR產業基地(以下簡稱“VR基地”)建設發展座談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召開。省委常委福州市市委書記楊岳、省委常委福建省常務副省長張志南、福州市市長楊益民、省發改委副主任吳亮碧、福州市常務副市長黃忠勇、福州市副市長高明等領導蒞臨現場,與來自VR業界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投資分析機構、企業代表、以及知名人士共同探討基地的未來發展方向。會上宣布了福建省針對VR產業的支持政策,并發布全球首個VR開放平臺。
VR基地建設是福建省落實精準發力行動計劃和“十三五”規劃的又一創新舉措。此次福州市人民政府聯合VR業界核心企業共同打造VR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立足福建、面向全球構建世界領先的VR全產業生態系統,致力于將福州打造成為中國VR產業核心區域,并依托VR技術的發展,布局VR行業應用、企業應用及公眾應用三大領域,以教育、旅游、交通、醫療、文化、娛樂、游戲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領域為突破口,快速推動VR產業的發展。
據海絲起點,領VR潮頭
福建省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處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前沿陣地,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連接珠三角與長三角地區,具備聚合優秀人才、高端技術、產業資源、貿易便利化的多重優勢。把握得天獨厚的優勢,在互聯網催生各行業新一輪發展的時期下,福建積極開拓科技和文化創意等第三產業,打造形成國內文化動漫、互聯網高科技企業的龍頭基地,這些都為培育VR產業創造了軟件條件;此外,福建多年精心建設打造的“數字福建”信息化工程,也為孵化VR產業提供了硬件基礎。2015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3950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的15.2%,完全具備構建新業態VR產業基地和生態系統的先發優勢。未來,VR產業基地將秉承“立足福建、面向全球”的戰略定位,在致力于推動福建省VR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建設成為集VR產、學、研一體化,軟硬件生產相結合,提供云到端服務,具有完整VR產業生態系統的國際一流產業基地。在省市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廣泛合作、協同運營等多種手段,用三到五年時間,力爭使VR產業基地的生產規模達到千億級別,圍繞VR產業生態系統培養各類技術、營銷及管理人才超過五萬名。福州作為福建省會城市,一直為全省新政策、新方向的先行領導力,此次VR基地落戶福州,其將再度引領全省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努力實現釋放和挖掘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全面推動VR產業發展,打造標桿城市。以福州為核心,打造“VR+”,福建刻不容緩,蓄勢而發。
福建省常務副省長張志南在大會中表示,為積極響應中央“萬眾創新”的號召,在新經濟形勢下挖掘新的增長支點,福建省將銳意進取,敢于突破,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看重VR技術所蘊含的增長潛力。借此基地的成立,福建將把VR打造成為未來經濟的支柱產業,真正助力中國VR全產業鏈的發展。福建希望未來將VR·福建產業基地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VR“硅谷”。
首創VR開放平臺,實踐供給側經濟改革
VR基地將涵蓋芯片研發、軟件研發、資源制作和分發、硬件生產、人才培訓、行業認證、產品測試、應用體驗等與VR產業相關的各個生產領域。園區內將規劃建設VR體驗中心、VR主題公園、行業展廳、設計研發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產品營銷中心、VR硬件產品制造中心、VR攝影棚以及與之配套的生活服務等機構。其中,VR體驗中心將建成全球最大最全的一站式VR體驗中心,在體驗中心,可以讓各類用戶第一時間使用、體驗、觀摩全球最新最高端的設備和產品解決方案。
會上發布的全球首個VR開放平臺成為會議的亮點。該平臺由福建VR產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發布,由網龍網絡公司負責管理和運營,憑借超大規模3D素材庫,重點解決并改善VR內容生產、第三方內容制作、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產品分發和人才輸出方面的短板。VR開放平臺將提供優異的開發環境和資源配置,讓每一個有創意和想要實現創意的人來設計和生產VR產品,同時開發并推出極簡易用的VR編輯器,打破所謂專業限制,讓所有人都能創造自己的VR內容;VR開放平臺也將梳理出專業的課程體系,為全球有志投身VR產業的人才提供專業、免費的培訓,助力VR企業發展。
中國虛擬現實與可視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趙沁平院士表示:“VR融合是一種行業發展模式。它的本質在于利用VR是全新計算平臺的特點,將VR技術與不同行業或應用領域進行融合。從這個角度,福建省推出的VR開放平臺,實際上也是VR融合平臺。它是‘互聯網+’模式在VR領域的延展,但在技術應用、使用場景、商業模式等方面與‘互聯網+’存在本質區別。”
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區域以發展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要方向。近日召開的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視頻會上,常務副省長張志南也指出,在新的一年里,要使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必須找準供給側發力的切入點,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高科技是供給側改革的方式之一,面對VR產業不可逆轉的大潮,福建省以實際行動遵循中央決策,積極創新,落實“十三五”規劃,致力于建設國際一流的具有新型業態模式的VR產業基地。
VR知識簡介
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簡稱VR),即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產生三維的虛擬世界,讓使用者及時、沒有限制地感知虛擬空間內的事物。VR利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對人體進行全方位影響,達到讓使用者“身臨其境”的效果。1960年,Morton Heilig提交了VR設備的專利申請文件。1967年,Heilig又構造了一個多感知仿環境的虛擬現實系統Sensorama Simulator,這是人類首套VR系統。
根據功能的高低差別,VR的種類大體可分為4類:桌面式VR、沉浸式VR、分布式VR、增強現實性VR(AR)。桌面式虛擬現實是最容易實現、應用也是最廣泛的虛擬現實技術,通過立體圖形技術,在計算機屏幕中產生三維立體空間的交互場景,用戶通過輸入設備與虛擬世界交互;分布式虛擬現實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是虛擬現實技術與網絡技術結合的產物,將多個用戶通過計算機網絡連接在同一個虛擬世界,共同觀察和操作;增強式虛擬現實具有較為強大的應用潛力,將真實世界的信息疊加到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仿真的世界中,使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融為一體;沉浸式虛擬現實是最能展現虛擬現實效果的方式,將用戶的聽覺、視覺和其他感覺封閉起來,提供完全沉浸的體驗,使用戶有一種置身于虛擬世界的感覺。今天市場上大部分的VR產品和內容通常泛指沉浸式的VR產品及內容。
沉浸式的VR產品包含輸出設備和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以外接式頭戴顯示器、一體式頭戴顯示器和頭戴手機盒子;輸入設備包括游戲手柄、手勢識別設備、動作捕捉設備、跑步機、方向盤等。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也被稱之為混合現實。它通過電腦技術,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混合現實(Mix reality,簡稱MR),既包括增強現實和增強虛擬,指的是合并現實和虛擬世界而產生的新的可視化環境。在新的可視化環境里物理和數字對象共存,并實時互動。系統通常采用三個主要特點:1. 它結合了虛擬和現實;2. 在虛擬的三維(3D注冊); 3. 實時運行。
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構建出覆蓋硬件、系統、平臺、開發工具、應用以及消費內容等諸多方面在內的業務模式。目前虛擬行業處于起步階段,但整個市場未來增長潛力巨大:預計至2020年,全球AR與VR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而根據市場研究機統計,2020僅年頭戴式虛擬現實硬件市場規模將達到28億美元,整體市場規模約RMB400億元,加上內容服務和企業級應用,市場容量未來將超過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