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眾旅游時代,“微度假”開始流行。微度假是利用周末假期短暫“逃離”都市的一種度假生活模式。不需要長途舟車勞頓,不用太多出行準備和太多的費用,利用周末的閑暇時間出離喧囂凡塵,融入“離塵不離城”的世外桃源,尋求工作與生活之間平衡,微度假正成為越來越多都市人群的生活方式之一。
一、微度假的發展環境
1、市場需求的推動
據一項調研顯示,長三角旅游市場呈現四大特征:微度假、慢生活、好自駕、親自然。1-3小時交通圈旅游目的地為長三角居民高頻率出行范圍,其中1.5-3小時車程占比達41.3%,說明市場偏好近程短距離游。周末、小長假等兩至三天的短途游選擇占比高,周末游成主流趨勢。休閑度假為主要的出游目的,數據顯示出游目的“休閑度假”占比達31.2%。大城市居民由于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對多頻次的短程、短期休閑度假需求較為強烈。在加班成為都市白領常態的情況下,微度假也成為白領減壓、放松的一種生活方式。
此外自駕游的興起也與微度假“交相輝映”。2015年長三角自駕游發展報告指數指出:長三角75%的游客出游目的為放松心情、更喜歡重游提供放松活動和緩慢節奏的地方,悠閑的出游,以輕松自駕為主。該報告還指出:長三角地區41個樣本城市中,自駕游發展指數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杭州、蘇州、上海、寧波、無錫、黃山、南京、湖州、紹興和常州。
國家旅游局2015年旅游統計數據顯示,自由行是中國游客最主要的旅行方式,從出游時間和距離來看,多集中于1-4日游,雙休日游程距離一般在150-300公里,三日游一般在600公里范圍內。
2、政策供給的引導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河北、江西、甘肅、重慶、廣州等地出臺實施細則,鼓勵彈性作息,刺激旅游消費需求。
3、旅行運營商的介入
攜程已上線多種“周五下午+周末”旅游產品并給予各種優惠。去哪兒網針對2.5天小短假旅游產品發紅包。同程旅游成立了周邊自由行事業部,在業內首次推出“2.5天輕旅行”產品,選擇300公里左右可進行自駕活動或動車直達目的地,并送紅包減現。
4、開發模式的創新
一般都認為旅游投資大、建設和回報周期長。旅游業發展既需要幾十億、上百億的大型綜合性項目,如迪士尼、長隆海洋度假區等,也需要高品質、小投資、回報快的創新型的微度假項目,形成“眾星拱月”的發展模式。
二、微度假目的地核心內容
1、選址條件
微度假目的地的選址,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旅游資源且靠近大城市。裸心谷的選址原則有三點:一是“No-bodycanruinmyresort”(沒人能破壞我的度假村)。二是要安靜,即旁邊不能有公路等噪音源。三是離重要城市不超過2.5小時車程。
2、核心內容
依托生態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的景區或度假區,采用綠色、低碳、環保理念開發特色主題住宿,設計、開發一系列文化體驗、戶外運動、養生健康活動,組合成為“景區(度假區)+特色住宿+體驗活動”,形成2-3天周期的微度假目的地。微度假目的地一般來講有三個核心要素:特色度假住宿、依托的景區或度假區、衍生休閑體驗活動。
三、有效旅游供給新動能
1、從市場的角度供給了一種全新的度假產品
一是極野:依托地理環境上的生態美景優勢,疊加個性化的設計理念,形成與原生態環境融為一體的度假體驗。
二是輕奢:高品質、特色住宿以及文化體驗活動,給人一種低調的“奢華”的文化度假體驗。
三是原味:挖掘項目地文化、生態本底,包括鄉村文化、民俗文化、歷史人文、建筑文化、美食文化等,嫁接項目地原味生態美景,給人一種“原汁原味”的度假體驗。
四是多元:以“一個特色住宿+一個景區+N個休閑體驗項目”的產品組合,構建“1+1+N”的多元化微度假組合。
2、從商業模式的角度開辟了一種新的模式
一是輕資產。微度假目的地依托成熟的景區或度假區,建設有特色體驗的短程度假目的地,一般不需要“高舉高打”的大體量投資,而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輕資產開發模式,投資額一般較小。
二是綠色化。相對于大型旅游綜合體、旅游度假區、旅游小鎮,微度假目的地不需要大量的建設用地,也不需要大規模建設酒店、景區、游樂場,住宿設施一般以與生態環境結合較好的帳篷酒店、集裝箱酒店、房車酒店、木屋酒店為主,也考慮將既有老舊酒店或建筑物改造為文化主題酒店,是一種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開發模式。
三是催化效應。微度假項目與既有景區聯動,也會發揮催化作用,盤活、帶動既有景區的人氣和客流量,形成“1+1>2”的協同效應和范圍經濟效應。
旅游業發展既需要幾十億、上百億的大型綜合性項目,也需要高品質、小投資、回報快的創新型的微度假項目,形成“眾星拱月”的發展模式。微度假目的地從市場的角度供給了一種全新的度假產品,從商業模式的角度開辟了一種新的開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