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首屆中國(隆里)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和2016年第二屆中國·錦屏文書文化節同時拉開序幕。此次“兩節”同辦,旨在搭建一個“文化藝術+科技”相融合發展的全新模式。
10月1日晚,首屆中國(隆里)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在貴州黔東南自治州錦屏縣隆里古城正式揭開帷幕。六百年隆里古城,展現出別樣的風貌,美輪美奐的科技光影與敦厚濃郁的傳統民俗交織在一起,彌漫流轉在清水江和八洋河兩岸。
首屆中國(隆里)國際新媒體藝術節盛大開幕。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龍超云宣布新媒體藝術節正式開幕。
開幕式由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汪涵攜手機器人隆里寶寶聯袂主持,VR、無人機、投影等一系列新媒體技術,為在場觀眾打造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視聽盛宴。
此次藝術節由中國舞臺美術學會、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錦屏縣委、縣人民政府和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新媒體藝術委員會承辦。以“黔嶺新媒·秘境奐影”為主題,圍繞環保、共生、跨界、隆里與世界等元素,倡導把藝術植入生活,用生活激發藝術,全民參與創作。藝術節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三百多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五十多位新媒體藝術家,十三個高等藝術院校,三十多個知名企業共同見證了這場歷史傳承與科技展示的新陳代謝。
藝術節期間還將舉辦“新媒體藝術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高峰論壇”和“新媒體技術應用與文創產業高峰論壇”,國內外專家匯聚隆里草堂,坐而論道,旨在共同推進新媒體藝術的全面發展。
作為新媒體藝術節重要板塊,“寫意中國”(隆里站)作品展在隆里古城東門游客中心同步展出,展覽全面記錄了藝術家們的隆里尋美寫生之旅。藝術家們臨淵摹筆,借景抒情,分別從古城建筑、人文場景、風景、印象等不同角度切入主題,讓自己的理性與情感、現實與理想在繪畫作品中得到完美的統一。
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州長馮仕文說到,黔東南是一塊充滿神奇魅力的沃土。瑰麗多彩的自然生態、燦若繁星的民族文化是黔東南的兩個寶貝。千百年來,黔東南各族人民與山相安生、與水共流長,在這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青山綠水養眼、藍天凈土養肺、傳統飲食養顏、民族文化養心、田園生活養神,處處彰顯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錦屏隆里古城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軍事城堡,她鑲嵌在一片平坦的田原之中,背倚禹門山峰,前繞龍溪河水,梳妝于山水之間,俯仰于天地之際,完美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并孕育出了獨特的漢文化、狀元文化、屯堡文化。古城墻、古民居、古宗祠,處處是藝術創作的素材;稻田、溪流、森林,處處是新媒體藝術的載體。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會長曹林在開幕式上說:舉辦一場高規格的新媒體藝術節,一是要通過這樣的形式,從探索藝術觀念的角度和引導學術研究的高度,去關照當下,展望未來;二是全面展示新媒體藝術在戲劇舞臺以及各種演出活動當中的設計應用,從而推進藝術創作、科技研發和市場繁榮;三是吸引藝術家們把創作的觸角延伸至劇場之外,把大自然當成作品的載體,用藝術創作參與社會活動,為繁榮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微薄之力。曹林表示,要切實利用這一次新媒體藝術節的契機,廣泛進行跨專業、跨國界合作,把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的影響力,從專業影響力擴展至社會影響力。
中共錦屏縣委書記孟凡明指出,首屆中國(隆里)國際新媒體藝術節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黔嶺新媒 秘境奐影”的主題,開展新媒體藝術作品展、新媒體藝術理論和文化產業高峰論壇、新媒體藝術燈光秀和“寫意中國”著名畫家隆里寫生作品展等主題活動。將歷史與現實、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運用新媒體藝術方式展示出來,展現出隆里令人震撼的獨特魅力。這種將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將技藝創新與旅游資源高度疊加的“新媒體+”、“+新媒體”的全新模式,有力地助推錦屏全域旅游的蓬勃發展,為把隆里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新媒體藝術小鎮而努力奮斗!
首屆中國(隆里)國際新媒體藝術節,是一次將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的大膽嘗試。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會長曹林介紹:未來,不僅要持續打造中國(隆里)國際新媒體藝術節這個品牌,吸引國內外藝術家來隆里進行創作與交流,還要在此基礎上帶動整個新媒體產業的發展,把藝術節辦成“沒有圍墻的新媒體文化博覽會”,以此拉動古鎮的保護性開發,推進文化旅游,促進美麗鄉村建設,使它具備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為逐步把隆里建設成因新媒體藝術特色而引起全世界關注的特色小鎮,打下良好基礎。
現場傳真新媒幻影現場花絮2016年第二屆中國·錦屏文書文化節開幕10月1日上午,2016年第二屆中國·錦屏文書文化節開幕式在清江廣場舉行,學會領導受邀參與活動。本次文書節以“塑錦屏文書高地,走農文旅一體化”為主題。呈現出“人文、綠色、親水、科技”的文化內涵,為廣大游客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旅游“盛宴”,體現錦屏縣城宜居、宜游、宜商的城市的品質。參與文書文化節開幕式的學會領導有:會長曹林,名譽會長蔡體良,副會長張旭、車承濱、畢啟亮,以及34個省市舞美學會領導,國內外四十余家高等院校、專家學者和藝術家。
錦屏縣縣長劉明波介紹, 錦屏是中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71.7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全年的100%,是“天然大空調”、“天然大氧吧”。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的品牌打造,凸顯錦屏的潛力與愿景。在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和發展上,錦屏留住了“最美鄉愁”,進一步擦亮了“文書勝地、山水畫廊”這張文化旅游名片。
錦屏縣委書記孟凡明介紹了錦屏文書的來源和木商文化歷史,提及“錦屏文書”是以錦屏縣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區的苗族、侗族人民長期從事以農林生產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生存、發展的社會關系歷史面貌的原始記錄,已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據統計,貴州清水江流域各縣民間至今還保留著40萬件的明代、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錦屏文書,目前已經征集到18萬件。
現場展示錦屏文書文書節是一次集資源推介、文化交流、體育比賽為一體的盛會。將進行民俗文化展示、龍舟賽、水龍花臉龍彩龍互動、文斗生態博物館開館、錦屏文書研討會等活動,充分展示錦屏文書的精髓、內涵和民族民間文化。 力求以這次活動為契機,整合錦屏民族文化、木商文化、軍屯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縣域文化旅游產業上檔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