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國務院出臺意見提出:“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等新型服務業發展,大力推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那么,文化創意產業應從哪些角度與旅游景區進行融合呢?
一、影視+旅游,最有效的營銷手段
影視與旅游已不是新鮮的事,其結合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是影視基地轉換成旅游吸引物,形成一個以影視為主、旅游為輔的模式,如橫店。
二是無意中創作出來的名片模式,引發旅游目的地的興旺,在國內最早的是電影《少林寺》。
三是旅游目的地主動去參與影視的制作,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目前,第三種是國內影視與旅游結合的最主要的方式。
一直以來,影視與旅游的結合都處于不慍不火的狀態。直到2013年娛樂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2014年“奔跑吧,兄弟”的火熱播出,帶動了一系列知名度不高的景區,如京郊古村落爨底下村,云南普者黑等,這種狀態才轉變。
由于娛樂真人秀節目名星多、娛樂性大、景點介紹自然融入、收視率高,寓教于樂的方式比較容易被大眾接受,所以娛樂真人秀節目成了現階段旅游宣傳的重要形式。
二、紀念品設計+旅游,抹不去的記憶
從旅游者角度來說,購買紀念品的目的是“紀念”,對旅游紀念品核心要求就在紀念性上。紀念品來自哪個地區?哪種文化?哪種工藝?意義是什么?美觀嗎?三年、五年以后,看著它,還知道是在哪個景區買的?
用創意創造文化旅游產品,能夠更好的解決旅游者對紀念品的要求。主要從以下入手,一是選準切入點,突出產品的層次性;二是提煉主題,突出產品的系列性、品牌性;三是豐富文化內涵,突出產品的高品位性。
總之旅游產品的主題越鮮明,就越有利于創意主體分層次、多視角地進行展示和設計,通過強化、充實、剪裁、協調、烘托等創意手法,使其內涵得到充分發揮,為旅游者創造出層次豐富而深刻的旅游體驗產品。
特色節慶是旅游景區以地方特有文化,包括歷史、人文、藝術、風俗等為主題,通過整合、提煉、加工而打造出的定期舉辦的活動,是地域文化、民俗風情最重要的表達方式。
節慶活動,大大提高了旅游的吸引力,對于拓寬景區面,提升客源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對周邊的住宿、餐飲、娛樂等形成一體化的帶動方式,促進當地全域發展。
務川是仡佬族文明的發源地,“吃新節”是當地仡佬族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為主要特征的節日,多在農歷七月底莊稼收割之際舉辦。節日期間,人們去田間地頭采摘谷穗、包谷、瓜果、蔬菜等,并宰殺禽畜,焚香燃燭,恭請祖宗,祈盼年年好運,年年五谷豐登。該節慶被國際節慶協會列為中國最具特色的21個民族節慶之一。
在民族傳統文化日漸被現代文明磨蝕的今天,文化創意與演藝有機結合形成的實景演出,不僅能夠提升游客的娛樂體驗感,增加景區吸引力,同時對于促進文化傳承保護、文化價值提升、推動文化資源保護和優化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并對周圍的產業發展產生極大的效益輻射,是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發展的最佳經濟模式。
《又見平遙》大型實景演藝項目是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間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轉型跨越的重要旅游發展項目之一。
它的劇場設計靈感來源于古城內建筑構成的嫵媚,有高潮、有低谷,起起落落,仿佛在演繹著一幕幕人生大戲,也展示著古城曾經的繁華與滄桑。
勵豐文化創新地采用了展演融合的方式,使其演出不同于一般的演出形式,觀眾并不是一直坐到觀眾席觀看演出,而是隨著人流轉換場景邊走邊看,真正的融入到演出當中,場景更逼真,體驗更震撼,演員和觀眾互動更直接。自2013年演出以來,得到游客廣泛好評,很多游客因演出而到平遙古城旅游。
小結:
促進旅游業與創意文化結合,有利于旅游目的地與文化創意產業協同發展。影視、紀念品設計、特色節慶、演藝是文化創意產業融入旅游景區開發的突破口。文化創意產業融入的深度,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景區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