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對中國設計行業當下情況的客觀概述后,本期【走進設計院】專訪荷蘭NITA設計集團,安東尼博士立足中國國情和項目的獨特性,從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及建筑與生態無縫鏈接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荷蘭NITA設計集團設計總監 安東尼博士
城市規劃需因地制宜,植物設計綜合考慮功能性和美觀性
設計行業的大型城市規劃項目,在符合總體規劃標準的基礎上,還需要符合當地的人文風情,以保證規劃的合理性,且具有獨特性。這對城市規劃項目的設計團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安東尼博士認為: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需要和甲方或政府就總體規劃等一系列宏觀層面的事情進行探討,然后再根據項目和當地的特殊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規劃設計。就此觀點,安東尼博士以植物設計為例進行說明:植物設計不僅要考慮不同地區對于植物外觀設計的要求,還需結合該地區的污染控制要求以及根據植物修復功能來進行分類和選擇,做到因地制宜。
安東尼博士表示:“在植物設計方面,荷蘭NITA有專業的植物設計團隊。我們在設計2010年上海世博會項目的時候,NITA作為總體設計和施工管控單位,參與并協調了世博系列項目的總體設計和管控工作。由于世博項目重要性,及其特殊的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僅在植物設計和應用部分,NITA重點考慮了兼顧其美觀性和實用性,充分實現兩種功能的平衡。”
建筑與生態無縫鏈接需要技術研究作基礎
景觀設計和城市規劃對城市及區域的發展有著長遠的影響。規劃和設計的合理性不僅需要獲得政府和甲方的認可,更需要得到當地民眾的認可。安東尼博士認為:這一問題涉及到建筑與生態的無縫鏈接,但目前在中國,頻頻出現建筑與生態環境格格不入的現象,許多發達國家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安東尼博士同時也表示:“樂觀的是,自05年我來到中國之后,中國很多一線城市,諸如北京、上海,對此類問題的關注度與日俱增。”他介紹說,NITA在做這類項目時,首先會做一些基礎研究,如陰影研究、環境影響研究及地層研究,然后根據研究成果進行綜合考慮,將建筑和場地進行有機的融合。
荷蘭NITA設計集團與寫意建筑效果圖合作項目展示:
上海新華碼頭城市設計項目效果圖
項目背景:南臨浦東大道,東起華棧碼頭,西至其昌棧碼頭。岸線長約325米。是上海港裝卸散化肥、鋼雜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