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銀行營業廳,客戶經理早已拿著移動PAD在等候你,她不僅對你的金融服務訴求了如指掌,還能提供多種資產配置和投資方案供你參考。”這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在《2016年的銀行業》中暢想的未來銀行服務場景。如今,這種暢想正在變成現實。
上周二,交通銀行成都錦江支行機器人大堂經理“嬌嬌”的亮相可謂驚艷。成都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包括刷掌靜脈存取款,通過3D影像、體感互動等了解銀行最新業務,通過遠程互動24小時辦理各項業務,通過虹膜識別眼動頻率追蹤客戶體驗等一系列高科技,已經或即將出現在蓉城各大銀行網點……
攀枝花市商業銀行:
刷“掌靜脈”辦理存取款
通過聲音、指紋、面部表情等技術識別客戶,你在好萊塢的大片中已司空見慣。如今,在成都開業的幾家攀枝花市商業銀行網點,已經引入了一種全新的“掌靜脈”識別辦理存取款業務。據介紹,這項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對手掌的“血管”拍照,然后轉換成獨特的編碼。
在攀枝花市商業銀行東大街支行,成都商報記者看到,簽約了“掌靜脈”識別業務的客戶,在自助機具上選擇“掌靜脈”,然后輸入預存的手機號再掃描手掌靜脈,機器識別后進入操作界面,客戶即可辦理存款、取款、轉賬、查詢等業務。據稱,手掌靜脈傳感器具備活體檢知功能,身體內部特征極難偽造,從而保證客戶的交易資金更加安全。
農行、交行、廣發等:
遠程互動,24小時辦理業務
去年以來,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等試點在部分營業網點上線了遠程銀行(VTM),客戶可通過這臺自助設備,24小時與銀行后臺工作人員互動,并及時辦理開卡、繳費、轉賬等多項業務,不再受銀行上下班的限制。
在農行光華支行、廣發銀行成都東大街支行等網點,成都商報記者看到,VTM有點像我們常見的自動取款機和自動存取款機,但功能要強大很多:它不僅能夠滿足轉賬、繳費、理財、開通網銀、第三方存管預約等多項客戶需求,還能申請現場開辦儲蓄卡并及時領取卡片;如果你有任何不明白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大屏幕上的遠程視頻,直接與銀行后臺客服人員對話。
中國銀行:
虹膜識別眼動頻率追蹤客戶體驗
貴金屬展示臺前,在全息投影和3D影像技術支持下,客戶動動手指,點擊感興趣的產品標簽,貴金屬產品的立體圖像就會以360度旋轉的方式展示在你眼前;走到體感式互動屏幕前,在客戶經理指引下,客戶可參與互動游戲,達到一定分數還能領取小禮品。成都商報記者發現,互動游戲中的內容,正是中國銀行現有的各種業務品種。
中國銀行成都航空路支行是一家智能銀行旗艦店,該行相關負責人稱,通過這種體感式互動,既提高了客戶參與度,也能很好地宣傳業務。據悉,中國銀行目前正在積極籌備應用虹膜識別技術,追蹤客戶使用電子渠道時的眼動數據,開展更加精確的客戶體驗。
埃森哲報告:
未來銀行將現三種創新模式
日前,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公司發布《2016年的銀行業》報告,提出未來銀行將有三種主要創新模式:
“智能多渠道”型銀行——通過強化多渠道體驗來留住客戶,并有效滿足其金融需求,同時將數據分析戰略性地應用到該模式的核心部分;
“社交參與”型銀行——充分利用社交媒體互動來提高客戶親密度;
“金融或非金融數字生態系統”型銀行——將銀行定位于金融與非金融服務銷售生態系統的中心,充分借助移動技術的力量,通過合作伙伴網絡,為客戶提供超越傳統銀行產品范疇的服務。
中國銀行的一份內部數據顯示,網點智能升級后,高峰時段客戶的等候時間可短縮15~20分鐘,與此同時,電子渠道交易遷移率持續提高。2014年,部分智能網點的撥備前利潤增長超過44%,比基本條件相當但尚未進行智能升級的網點高1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