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傳片的拍攝中,會要求拍攝足夠多的素材,或許是長達幾十個小時甚至上百個小時的鏡頭和素材,這樣的情況下就能夠在足夠多的素材中選擇出最好的以備剪輯。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使用數字設備拍攝時,往往因為選擇太多而使剪輯過程拖得很漫長。通過主場拍攝方法來保證最后有足夠的鏡頭可供選取,一般是拍攝一個遠景作為主鏡頭,然后再分別拍攝特寫鏡頭、反應鏡頭、切入鏡頭和切離鏡頭。
運用上述材料的典型剪輯方法是,以遠景鏡頭可能是主鏡頭的一部分,為第一個鏡頭,給它們一個引導,然后接一個包含了主要情節的中景鏡頭,最后是一個把個別演員或表演獨立出來的特寫鏡頭。有時候,還會在其中加上一個定位鏡頭,一般放置在全景鏡頭之前用來向觀眾交待劇情發生的背景。如果把這個剪輯順序顛倒過來,一開始是一個交待細節的近景,觀眾會猜測這是哪里,而接下去的鏡頭就回答了他們故事發生的地點。保留一些信息是制造懸念的好辦法。有很多方法可以把場景分成更多小細節。比如主觀鏡頭可以增加場景需要的主觀感覺,一個恰到好處的定格可以起到對特定人物或者事件的強調作用,正反打鏡頭經常被用來表現兩人的對話場景,而過肩鏡頭也是經常被用到的。
場景鏡頭細目中可能還包含反打鏡頭。正反打鏡頭的拍攝給了剪輯師新的選擇,就是可以讓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對對話和行為的反應上,而不是說話的人或者行為本身。剪輯正反打鏡頭和反應鏡頭時,剪輯師必須非常注意視線匹配,因為這些鏡頭中的人物是被分開的,他們向屏幕外看的方向(互相對視的方向)和視角必須精確吻合。如果一個人站著,另一個人跪著,那么站著的人所看的角度必須是指向跪著的人的。由眼睛所看的方向確定的目標區域是必須要與其后的鏡頭相匹配的。另一個連接一場戲的方法是使用場景中各個重要細節的特寫鏡頭。剪輯師會用一些特寫鏡頭當作切入鏡頭或切離鏡頭。切入鏡頭包含一些在過去鏡頭中出現過的內容,切離鏡頭內容則是在之前鏡頭中都沒有出現過的。
當然,北京智慧地球認為素材的積累非常重要,要有不同的鏡頭供剪輯師使用,就必須拍攝足夠的素材。如果導演沒有拍攝嬰兒的特寫鏡頭,它將不能被作為切入鏡頭使用。如果導演認為沒有必要拍攝反應鏡頭的話,那場戲中就不會有反應鏡頭存在了。這就是為什么導演需要事先在腦中進行剪輯,對要拍攝的東西要有清晰的計劃。拍攝主鏡頭以及定位鏡頭、全景鏡頭、中景鏡頭、特寫鏡頭絕對不是提供鏡頭選擇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