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極射線管顯示技術、液晶顯示技術、等離子顯示技術到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的演進,后者比前者。顯像管也從球面、平面直角、柱面到純平顯像管演進,圖像逼真不變形。如等離子監視器是繼CRT/LCD后的新一代產品,其特點是厚度薄,分辨率極佳,可以制造超大監視器,也沒有彎曲的視覺表面,顯示的色彩更亮麗、更鮮艷,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液晶是目前公認最適合應用于安防領域作為專業監視終端的產品。比如使用壽命問題,一般情況下液晶屏幕的使用壽命都可以達到5萬小時以上,分辨率可以輕易做到標準高清以上甚至達到1080P的全高清等級,功率與發熱量也相對較小。
從誕生到現在,從CRT(陰極射線管顯示技術)再到DLP(數字光學處理投影技術),接著是LCD(液晶顯示技術)、PDP(等離子顯示技術),最后到小間距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視頻拼接墻已經走過了近40年的發展歷程,并始終在各種室內專業顯示應用場所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拼接,從CRT開始
1985年-來自BCCi的一次活動演示,由Spectrum公司使用
Philips Vidiwall打造,顯示出這種媒介的局限性
視頻墻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最早的拼接產品都采用CRT顯示器陣列組合,當時,顯示器的對角線大約28英寸,畫面之間間距很大。而且,要通過CRT顯示器來實現巨大的拼接畫面,就要求計算機有巨大的內存,而這樣的計算機在當時來說價格是相當昂貴的。
1986年-這個視頻墻于1986安裝在EPCOT海洋館,
用了35個激光盤播放器來實現畫面的同步播放
LCD投影機技術的出現
20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北方國家電力公司的控制室里,使用了一款基于LCD投影多個VGA圖像顯示的視頻墻。這個視頻墻的安裝由西門子完成,但真正的實現技術卻來自德國的Dr Seufert。Dr Seufert公司是LCD投影技術的開拓者,該公司在1998年被巴可公司收購。
由于對CRT技術不滿意,Dr Seufert開發了自己的基于LCD技術的投影系統。當時,這種投影機采用大型液晶顯示面板,而不是如今LCD投影機使用的微型顯示器。實際上,這種投影系統顯示最終被證明其顯示顏色存在很大偏差,而且并不能很好地顯示全動態視頻,但是這種顯示有它的優點,那就是圖像的絕對穩定性、高分辨率和清晰的文字和圖形顯示。
DLP拼墻出現
時間進入90年代,在大約1997年,TI(德州儀器)推出了DLP投影技術,這種投影技術應用了數字微鏡晶片(DMD)來作為主要關鍵處理元件以實現數字光學處理過程。
Synelec(現在的平達)成為首家生產DLP拼墻的公司,很快,其他公司如三菱、東芝、巴可等也相繼進入了這一市場。
起初,DLP是有點令人失望的,盡管它對圖像的顯示處理得相當好,但其對視頻的顯示處理并不理想,并且對比度也不佳。然而這些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DLP也隨之成為了拼接墻市場的主導技術。
圖片來自瑞典斯得哥爾摩Trafik控制室-這是一個典型的現代化控制室,瑞典的斯德哥爾摩Trafik控制室里,安裝了DLP拼接墻系統可實現36路視頻圖像的實時傳輸,還能實現無限多的RGB計算機圖像顯示。
21世紀初,傳統形式的電視墻進入了衰退時期。兩個具有歷史標志性的產品——大型LED顯示屏和高分辨率、高亮度投影機的出現,意味著曾經在各種賽事、展會等大型應用中為用戶提供高亮度大畫面的傳統電視墻走向了終結。但到那時,投影技術已經上升到了關于亮度和精密度的新層面,能將多臺投影機邊緣融合到一個單一的背投屏幕上。
這一時期,控制室顯示的市場不斷擴大。用戶則希望在更低的系統成本之下獲得更高的產品性能!靶酒毙阅艿牟粩嗵岣呤沟脠D像處理器能夠處理更多的圖像源。對多圖像源處理需求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能產生高分辨率圖像的計算機硬件成本大幅降低;二是,需要展示更多的來自CCTV系統的現場視頻圖像。典型的應用包括在部署有數百臺攝像機的控制室里,實現圖像的高速傳輸。
LCD平板顯示出乎意料的爆發
最近幾年,大型的LCD平板顯示技術正式到來,并飛速發展。而就在10年前,LCD能夠顯示30英寸以上的畫面,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即便是有,人們也認為價格會是非常昂貴。當時,人們預計等離子顯示設備將會占領大型平板顯示市場。
在控制室領域,許多用戶已經從使用拼墻轉向使用平板顯示器,在監控市場中尤其如此。相對于那些顯示一兩個大圖像的需求來說,監控市場需要顯示大量的小圖像,而且不會受到相對較大屏幕拼縫的影響。即便是這樣,LCD面板生產商三星、NEC、LG這些領頭企業仍努力將屏幕間的拼縫降到了7毫米以下(目前已經實現3.5毫米最窄拼縫),以達到與投影系統抗衡的效果。這也使得許多以監控為首要功能需求的控制室開始采用多個LCD顯示設備進行拼接。
LED小間距接棒DLP、LCD 替代速度加快
從2011年研發完成到2012年投入市場,再到目前大舉搶占DLP、LCD等室內顯示傳統產品的市場份額,小間距LED無疑是視頻拼接墻領域的生力軍。與DLP和LCD相比,小間距LED具有無縫拼接;整屏亮度與色彩的一致性;從2500K到10000K色溫寬域調節;高灰度等級,更好的色彩表現;高對比度、更快的響應速度、高刷新頻率;高效散熱,無風扇設計,零噪音等優勢,在以視頻顯示為主的應用及對整屏分辨率要求有限的控制室應用,無疑是現有顯示技術中的最佳選擇。
目前小間距的主要應用領域有:室內控制室、大型會議中心、安防監控、生產應急指揮、大型演出、賽事、廣電行業的背景墻、商業品牌展示、公共信息展示、虛擬顯示等。
結語:
通過梳理視頻拼接墻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顯示技術在顯示效果、厚度、重量、亮度、功能、視角、響應時間、工作時間幾個方面不停的演進。人們對于聲光影像的追求從來就沒有止境,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視頻技術漸露崢嶸,舊有的技術日薄西山,這是顯示行業不變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