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借鑒與引進新理念
要加強科技館理論的研究,逐步建立符合當代科技館發展潮流并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館理論體系。同時,還應積極引進現代博物館營銷學的理念,使展覽等活動的選題策劃、市場調研、觀眾定位、內容選擇、主題確定、展品創意、風格設計、公關宣傳、市場推廣等的過程科學化、精確化,提高展覽等活動的成功率和影響力,從而提高展覽教育效果。
科學的定位
科技館雖然是科普教育場所,但其展示教育的方式表明,其主要功能應該是通過直觀視覺刺激和體驗,來喚醒人們的理性意識、科學理念,激發好奇心,激勵人們進行探索和學習的興趣,并逐漸改變觀念,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文的價值觀。科技館的這種科學教育理念,與學校正規教育的科學教育理念是有明顯區別的,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只有對科技館有了正確的認識和功能定位,才能充分發揮科技館的功能,才能明確建設科技館的目的,才能依據自身的特點給科技館注入靈魂,使科技館煥發出生命力。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
在科技館的發展歷程中,現今已經從過去的“以物為中心”發展到基于“以人為本”的“以人為中心”的理念。當前,科技館的展示內容雖然已從自然發現和技術發明的“物”(標本、產品等)轉變成以教育為目的的“物”(展品),但如果只是通過展品來表達科技知識,就仍然擺脫不了“以物為中心”的印跡。將科技館建設理念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理念要:①以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為主要教育目的;②展示內容著重表現人與科技、人與自然的關系;③展示方式要適應公眾的需求。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理念將有助于克服展示內容的“見物不見人”和“展品中心論”的傾向。
自下而上的展覽模式
自下而上的展覽模式就是假設公眾不僅有能力接受新知識,而且有能力創造新知識。科技館的作用就是要營造一種環境,在這里,參觀者能夠探索出一條主動改變他自己與科學技術之間關系的路徑。在科技館,參觀者是自主的,并依照個人的意愿決定活動的內容,因此,這樣的學習是自下而上的。參觀者在離開科學中心的時候都應當有新的能力、新的技能和理解的深化。在這里,參觀者是知識創造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不僅僅是接受者。
重視基礎性的調研工作和前期策劃
經過300多年的實踐和理論探討,發達國家已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展覽設計程序,即“基礎調研-內容設計-展品設計”,可稱為“展覽設計”三步曲。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進行專門的研究。做好前期工作一是要設立長期性課題,對發達國家展覽設計、展品創新的思路、程序和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其規律;二是對科技館、展覽公司的設計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科學的設計思路、程序和方法,并逐步形成展覽策劃的核心設計團隊:三是改變展覽設計基礎性調研時間短、設計費低的局面;四是將科學的展覽設計思路、程序和方法加以制度化。
采用課題中心模式
“課題中心”模式是通過一系列科學技術及應用去認識一個特定的社會課題,或者通過學習社會課題的過程來認識相關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它把科學技術放到社會應用的大背景下,思量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和社會對科學技術的影響等,強調的是科學技術的綜合性、社會應用性等。
采取“課題中心”模式的科技館通常以“展區制”展示模式為主,一個展區有一個特定的公眾比較感興趣的主題,展示的內容圍繞主題展開,展品的設計圍繞內容發展的線索進行,展品與展品之間有明確的關聯度,有時是通過幾個展品來體驗一種方法,有時則通過幾個展品來表達一種思想或一種發展的過程。展示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了解某一個展品所表達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若干展品了解一個完整的內容體系。它的體驗內容主要是綜合性的主題或社會課題,體驗方式趨于多元化。上海科技館是著手探索和實踐“課題中心”模式“展區制”的科技館之一,并取得很大的成功,可以相信以中國科技館新館、上海科技館和廣東科學中心為代表的一系列新館的建設,正在引領國內進入綜合性現代化科技館建設的第四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