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揚州市首部大型音樂舞蹈詩《千古風流》在體育公園體育館正式首演,將揚州悠久歷史通過揚州“一條河、一個人、一條街、一朵花”這獨有的“四個一”主題,用春、夏、秋、冬四個篇章進行串聯,讓觀眾通過這些經典典故、元素、民俗、文化連接起揚州城文化史,了解古今全貌。
他們來到這里,為了千年揚州史的演繹
總導演靳苗苗在排練現場
《千古風流》集結了業內一流主創團隊:國家一級導演、北京舞蹈學院副教授靳苗苗出任演出總導演;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教授、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事業部副部長邊文彤,及李健負責舞美設計;國家一級燈光設計師王瑞國,以及施章明、劉毅為演出進行燈光設計;數虎圖像擔任演出舞臺視頻設計制作。眾多業內精英集結,全為2500年揚州的精彩。
舞臺的秘密:山澗河海、亭臺樓閣怎么出現
從小河流水到山間樹林,從古城街道到浩瀚大海,從古韻到現代氣息,一個舞臺就足以呈現。除了背景屏、側屏進行舞美影像呈現、營造不同場景外,在舞臺置景方面主創團隊頗費功夫。
舞臺前沿環繞水道、布景
背景屏與側屏上的瓦頂、飛檐造型,讓整個視覺呈現古色古香。舞臺前沿是環繞的水道,小船可以真正在其中行駛,極具水鄉風韻。舞臺一側的石拱橋、小亭子、荷塘等布景,不僅裝飾舞臺,更是重要的表演場景。
不同的成像載體、表演場景及屏幕頂部屋檐設計
除了硬景舞美設計的精致外,臺上不同方位還設置了投影幕、紗幕以及可移動屏幕,空中設有威亞設備,讓多媒體影像隨時與演員互動、與布景配合,變幻出各式場景。
影像的秘密:真假演員如何共同表演
為了讓虛實之間的轉換更加自然,數虎圖像團隊在舞美影像制作中以前期拍攝與后期包裝相結合。前期綠幕拍攝后進行摳像,并將之融入到前期制作好的影像中,形成完整的場景。
在表現揚州熱鬧的東關街時,虛實演員讓舞臺一下子喧鬧起來,讓觀眾身臨其中。背景立體影像讓舞臺縱深感凸顯,從近景到遠景層次分明地展示了這條古巷最具揚州特色的生活方式。真人演員與背景影像中的演員和現實的真實比例相當,讓人難辨真假。熙熙攘攘中,揚州市井圖景真實可愛。
綠幕拍攝現場
互動:真人與虛擬場景的真實交互表演
演出中還有很多仿如魔術般的視覺呈現。例如,紙船在視頻與真實舞臺之間穿梭,時而實物時而是虛擬影像;真人演員與虛擬演員無縫切換,呈現出上天入地的夢幻場景。
揚州八怪是這里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他們或圍爐而坐,或在山林間吟詩作畫,隨著他們手中筆的飛舞,錦繡文章、畫作流淌在影像中。投影幕傾斜下來,揚州八怪大展身手,手中丹青妙筆凝固在影像中,留下不朽的作品。
另一最令人稱道的,不得不提“鑒真東渡”一幕。紗幕落下,影像中蓮花盛放,圍繞蓮花座旁,佛光普照。蓮花座上的正是鑒真,他一心前往東瀛弘揚佛法與文化。影像幻化出東行路上的困難坎坷。
鑒真東渡
最驚險的當數鑒真海上遭遇巨大風浪一場。數虎圖像制作人員以背景風浪影像與前置紗幕影像配合,呈現出海上暴風雨的驚濤駭浪,道具船只在風浪中飄搖,撲面而來的大浪讓人不禁替鑒真和尚捏了一把汗,也讓人欽佩他的決心。
時間長河奔流不息,當現代揚州呈現在臺上,當茉莉花綻放、《茉莉花》響起,《千古風流》既述說了這座城市的絕代芳華,也自信地告訴人們: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千古風流》主創團隊合影
演團隊(中:靳苗苗,左一:張穎,左二:歐思維,右一:李偉斌,右二:呂梓民)
主創團隊
主創人員——
總監制:盧桂平 董玉海
總策劃:李繼業 季培均 張福堂
總撰稿:羅斌
總導演:靳苗苗
藝術總監:楊文昭
演出統籌:錢藝春 潘志強 邵銀蘭 王鷺聲 施章明 秦如峰
導演組:李偉斌 呂梓民 歐思維 張穎
音樂創作:謝鵬
舞美設計:邊文彤 李健
燈光設計:王瑞國 施章明 劉毅
服裝設計:張譯丹
舞臺視頻設計制作:數虎圖像
威亞設計:張大偉
造型設計:賈雷
音響設計:張海坤
道具設計:李健 張順齊
服裝藝術總監:沈星河
舞臺技術總監:常水強
主辦單位:揚州市城慶領導小組辦公室
揚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承辦單位:揚州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
揚州瘦西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演職人員——
舞臺監督:黃河 沈濤
舞美設計助理:王銘 胡新榮 文悅
威亞制作:北京飛影盛世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燈光操作:喬木 張磊 張元
音響操作:王成 于國生 涂祥勝
舞美制作:北京彤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揚州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
錄音、縮混:江松松 段小舟
統籌:高飛 王梓平
監制:陸友寶 錢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