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美設計是否應該摒棄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去是留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調對未知的探索、對創新的期待和對物質與精神享受的追求。各學科都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藝術如此,舞美設計更是如此。
處于發展創新階段的我國現代舞美設計,在受到西方設計思維影響的同時,也跟隨著歐美的步伐走向了新媒體技術和舞臺高科技裝備所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無可否認,西方現代設計所創造的視覺形式和數量,是我們目前所無法比擬的。
西方在人文思想、設計理論、設計流派等各方面擁有獨立完整的體系。我們在學習西方現代舞美設計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而言,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當傳統文化遇到現代設計,是去還是留?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陳之潘說過:“很多的歷史才能形成一點傳統,很多的傳統才能形成一點文化!彼^傳統文化,就是在社會文明演化過程中匯集形成的一種能反映民族思想、觀念、精神特質的重要符號。
中國高齡五千,繁衍百億,文明圣火千古未絕。百花齊放的諸家思想、浩如煙海的先賢典籍、流傳千載的詩詞歌賦、逸筆風姿的山水潑墨、輝煌壯麗的飛檐斗拱、博大精深的方塊文字等等,無不是傳統文化的結晶。
舞美設計是時間與空間的藝術,把設想、規劃、裝飾通過視覺形式傳達給觀眾。中國傳統文化源自我們世代生長的土地,它所呈現出的多樣形態和元素為現代舞美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形式,而這些元素是民族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更容易被大多數國內觀眾所接受。
文化大融合不可逆轉
當今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已使得全球化不可逆轉。全球化趨勢不可避免的延伸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多元文化交互融合,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處于壟斷地位,文化大融合正在形成。
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說:“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是中國人的世界,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如果有來生,我愿出生在中國!边@種說法也許夸張,但不可否認,在我們學習西方的同時,西方也在審視著我們。歷史有長短之分,文化卻無優劣之別,探尋和而不同的多元藝術風格,才是舞美設計者應有的創作態度。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魯迅先生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笔澜缟嫌屑s有兩千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文化特點,各個民族的不同點正是所有民族的共同點。能獨立存在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民族的也就沒有世界的。
荷蘭的Next建筑事務所,以“中國結”為原型設計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梁,奪得了人行天橋國際設計大獎。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多國都曾發行過各自國家的中國龍年郵票。Dior的青花瓷禮服讓人迷醉,Gucci的中國風設計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正如大哲學家羅素所說:“多種多樣才是美麗的”,多樣的民族特色產生了多樣的美麗。
在創新中運用
多媒體技術和高新科技為舞美帶來了更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呈現,在這門四維甚至五維交錯的藝術里,無論是設計者還是觀眾,都不再僅僅滿足于視覺美感,對空間營造和視聽創新的追求為舞美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新要求下運用現代藝術手法,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完美呈現,遠者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近者如南京青奧會開幕式,多元化載體、多樣化方式、多層次空間,將藝術與科技融合,將傳統與現代融合,將虛擬與現實融合,為全世界的觀眾帶來夢幻而又震撼的感官體驗。
在這個開放、多元的世界,藝術沒有永遠的所謂“主流意識”或“主流審美”,沒有此是彼非。而舞美作為一種藝術呈現形式,只有根植于傳統的土壤,擁有獨立的文化品格,做出差異化風格和多樣化元素的設計。同樣,多元創新的舞美世界才會更加飽滿、更加充實、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