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博物館重現蓬萊海上“絲綢之路”
編輯:格非兒 文章來源:數字展示在線 發布日期:2014-9-30 17:41:17
9月17日,“孔子故里,中國山東”大型采訪團記者來到山東蓬萊古船紀念館進行實地探訪。
蓬萊古船紀念館展出了蓬萊小海出土的4條元明時期古船及隨船出土的大量文物。這些古船見證了蓬萊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一座重要港口昔日的繁榮。
記者看到,雖然這些沉睡在海底幾百年的古船受到歲月的侵蝕顯得有些破敗,但是它當年乘風破浪、承載海上“絲綢之路”運載使命的情形仿佛猶在眼前。山東省蓬萊市登州博物館館長袁曉春說,古代韓國船只在我國被發現,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在出土古船的周邊,還陳列著隨古船一起出土的鐵錨、纜繩、炮彈、殘鐵劍 、貨幣、陶瓷器等大量文物,很多文物上都有厚厚的海洋生物攀附的痕跡,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海上出土文物的特征,這些文物對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造船史、軍事史以及登州古港在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與海防中的地位、作用都具深遠的意義。
袁曉春表示,“出土古船”是博物館的核心展示內容,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了解出土古船的背景、意義以及與古登州港的關系,“古登州港”和“古代造船史”是出土古船的二個重要的背景展示。“其中,‘古登州港’幫助觀眾了解出土古船與登州的關系,特別是登州在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和海防中的地位和作用。‘古代造船史’幫助觀眾了解出土古船在中國造船及航海史上的技術成就及其所處的地位、價值。”
此外,古船館展陳還運用了雕塑、壁畫、模型、沙盤、大型幻影成像、場景復原、古船線條勾勒、發掘遺址展示等多種藝術手段及聲、光、電、多媒體互動等現代化手段,用動態的影像營造活的歷史,主要突出“登州古港”和“蓬萊古船”兩大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