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規劃藝術館楊軍館長談沙盤3D技術
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朝陽規劃藝術館的數字沙盤。我們這個館首創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數字沙盤。這個數字沙盤地屏是300平方米,還有一個是信息屏,空間屏和信息屏雙屏聯動,此外,我們還有一個觸摸屏。通過這三個屏,我們實現了互動。觸摸屏可以實現實時查詢,同時可以通過它進入到場景中間進行漫游。
數字沙盤的推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它和我們過去的傳統的沙盤模型有著本質的差別。我可以用幾個詞簡單形容一下他們之間的差別。
一是從固態到動態。過去的沙盤就是一個模型,它只能靜止地待在那兒。第二個是從靜止到互動。數字沙盤提供了觀看者和沙盤模型之間進行互動的可能性,它實際上是一個互動的平臺。第三,從停滯到可以更新。過去的沙盤,不管是展示現狀,還是展示規劃,一定只能展示一個時間點上的情形,就是你做成以后,很難再去對它進行更新。數字沙盤不一樣,數字沙盤可以無限更新、實時更新。
說到數字盤的實時更新技術,我在這里舉一個例子:比如,北京在去年年底推出了CBD東擴規劃。東擴方案出來以后,我們很快完成了從議論方案向實施方案的過渡。不久,我們就把東擴的規劃方案做到了我們的數字沙盤當中。在數字沙盤中,大家可以看到CBD的現狀和東擴規劃的完美融合。所謂完美融合,就是說你可以了解到朝陽區CBD五年或者十年以后應該呈現的樣子。在這個時間段中間,任何一個建筑設計方案完成以后,都可以實時地更新到沙盤中間去。大家永遠看到的是最新的東西。實際上,這個應該是對傳統展示模式,尤其是模型展示模式的一種升級、一種替代,甚至說是一種顛覆。
比如說,朝陽區占地470.8平方公里,應該是北京城六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區域,我們之前也討論過,是否要給朝陽區全區做一個沙盤模型,但又想到,即使是現實中高達330米高的國貿,在固體沙盤中可能也只有33厘米高。這樣一個有高度的建筑,在沙盤中只能做得這么矮的話,你就可以想象一下,全區其他建筑在這其中是很難直接感受得到的。
大家可能去過一些城市的規劃展覽館,在整個城市或者一個區域模型旁邊,有的專門放了一個望遠鏡。為什么?老百姓看這個模型的時候,只能通過望遠鏡才能找到自己住的房子,或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那個建筑在什么地方。另外,這個沙盤一旦做成以后,它只能代表你一個時期對于城市規劃的想法。比如我們這個規劃是今年做的,做的是五年以后的規劃,一旦做成以后,你就沒有辦法再對數據進行更新、修改。
而數字沙盤不一樣,我可以根據規劃的調整,不斷地把新的內容補充進去。如果你去過我們規劃藝術館,看過數字沙盤,你會發現,你不用再拿著望遠鏡,就可以很容易在數字沙盤之中找到自己的家。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最終我們要建設一個數字沙盤的原因。
中國正在經歷一個高速城市化的過程,這就意味著城市在不斷地生長,每天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北京人或者上海人,如果兩三年不回去,可能就不認識這個城市了。從技術上來說,傳統的沙盤形式不足以反映這種快速的變化。而數字沙盤是能夠讓大家第一時間感受或體驗這種變化的技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