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特效團隊入華 或顛覆中國電影市場
7月4日下午,由好萊塢視覺特效制作團隊普瑞?怂梗≒rime Focus World)舉辦的“解讀《變形金剛4》3D影視特效技術”活動在京舉行,主辦方現場為影迷們解析了《變4》、《地心引力》等熱門電影的3D特效制作,并且宣布普瑞?怂辜磳⒄竭M駐中國。
遙憶電影特效長河 路漫漫其修遠兮
時至今日,漫長的電影特效發展之路已有百年歷史。1902年,由法國人喬治梅里愛首創的14分鐘特效短片《月球歷險記》為2D電影特效打開盤古之門,2005年,迪士尼公司出品動畫3D大片《四眼天雞》則標志著3D電影時代到來,五年后,一部《阿凡達》的橫空出世,更是在中國一舉創下14億元的票房奇跡,徹底掀起3D熱潮。而今《變4》票房7天10億,觀眾用實實在在的票房表達著他們對3D特效的青睞。
縱觀世界電影特效發展百年歷史,Prime Focus 高級立體轉制總監Ben Murray坦言,“好萊塢電影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經歷了從2D特效到3D特效的蛻變過程,我們有幸見證了它每一次的進步與改變。”然而,在不斷的流淌的電影特效長河里,卻鮮能找到中國的影子。
今觀中國影業現況 孰將上下而求索
中國電影特效制作起步較晚,發端于解放前,體系化的探索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長影”、“北影”、“上影”都有專門的人員和機構研究電影特效,并在《天仙配》(1955)、《沙漠里的戰斗》(1956)等影片中進行了特效嘗試。到如今,國內的電影特效雖有長足進步,但是相比國外進口影片,仍然存在明顯的滯后。
相比受觀眾追捧的3D洋片兒,國產3D影片市場表現明顯低迷。2011年,3D電影在內地贏得50億元的高票房,但國產3D電影累計票房卻不足五億元,而且其中約四億元是《龍門飛甲》一部電影貢獻的。盡管2012年以來,《大鬧天宮》、《畫皮2》等3D版電影也創造了不錯的票房,但是整體口碑欠佳。整個中國電影特效產業,目前正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
究竟我們離“中國好特效”還有多遠?
特效引進,其實中國做過努力。2012年9月,國內知名傳媒公司小馬奔騰就聯手印度媒體巨頭“信實媒體”以3020萬美元的總價,分別購入數字王國70%和30%股權。然而在短短5個月內,該項目就以稅后凈利潤虧損8300萬港幣宣告失敗。
由于初戰敗北,加之技術成本昂貴,中國逐漸進入了自我學習和相互炮制的階段,這個階段出現了大量的偽3D電影,所謂的偽3D,就是3D概念被偷換,實質仍是2D的電影。談到3D轉制,Ben murray說:“就《變4》的3D轉制而言,我們需要提交大量工作內容,我們需要在轉制過程中處理未加工的鏡頭,甚至雕刻人物臉型來營造深度和真實感。而且針對不同的影片將使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視覺效果。”
此次,好萊塢知名特效制作公司普瑞?怂梗≒rime Focus World)進駐中國,勢必會對中國電影行業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一方面,如Ben Murray而言:“普瑞?怂箤⑾冗M的特效技術輸入中國,將會助力中國在電影特效技術方面與國際接軌”,但另一方面,此舉也引起國內電影從業者的擔憂:“這種高端的特效產業極有可能造成行業技術壟斷,形成更大的行業競爭,這對基礎薄弱的中國電影產業,將是一次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