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展示助力龍虎山開展系列創建活動
坐擁生態文明、道教文化兩張“實力牌”
龍虎山創建國家級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可謂基礎雄厚。2009年,龍虎山游客中心投資1.5個億,占地面積17.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千平方米。該中心整體呈扇形分布,建有地質博物館和道教展覽館。地質博物館是“生態展示廳”,主要利用霧幕電影、火山噴發、4D影院等高科技手段向游客展示龍虎山丹霞地貌奇特的景觀特點和千姿百態的造型特征,給人一種獨特而又新奇的體驗。道教展覽館是“文化展示廳”。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發祥地,被譽為“道教第一山”。在道教展覽館內,“道德經”、“太上老君煉丹”、“歷任天師”、天師法物等等很是吸引眼球,而幻影成像技術描述的“張天師與鎮妖井”道教典故,更讓人恍如身臨其境。
另外,博物館內還設有崖墓文化展示廳,展示26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古越人的文化故事,廳內玻璃棺木放有兩具古干尸,常常引發人們想破解崖墓葬這一千古未解之謎的欲望。
依托實力資源,進行精細化改造
市林業局與龍虎山景區多次邀請專家前來實地指導、策劃創建工作,最終形成具體方案。方案將依托龍虎山景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龍虎山地博館、道教館為基礎,對游客中心周邊進行精細化改造,重點突出“生態文明”和“道教文化”兩要素。方案中強調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設計理念,兼續融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采用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打造集生態科普教育、生態道德教育為一體的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在施工中,堅持高標準、精細化。目前,龍虎山景區投入資金45萬元,除進行集中綠化、設標識牌外,還將在游客中心兩旁間隔5—8米設立道教文化動漫圖片及有關道家保護生態、養生知識等內容,充分體現道家思想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聯系。在地博館,龍虎山景區將設立介紹地球之肺——森林、地球之腎——濕地等強調生態自然保護內容的展示廳,增設龍虎山景區動物、植物、鳥類、昆蟲及珍稀動物的趣味觸屏游戲,讓游客在玩游戲的同時還能學到關于自然生態保護的知識。在道教館,龍虎山景區將道教戒律中關于生態保護方面的戒律進行突出展示,并附通俗易懂的解釋,體現道家思想與生態文明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