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數字展示技術讓歷史“ 活起來 ”
理念——提倡“人本主義”陳列精品意識
“在博物館的發展過程中,藏品的收集與管理受博物館設計理念和陳列理念的指導。如今,博物館界提倡‘陳列精品意識’,改變以往只注重精美物品收集的傳統觀念,更多地加強藏品內部聯系的研究,體現藏品背后人的活動。”在玉林市博物館館長李長江辦公室,李館長在和記者講解著博物館的新理念。
“整體上,除了文物的展示外,還應配以場景、投影、雕塑、模型、幻影成像、LED、觸摸屏、電子書等現代展陳技術來表現,通過聲、光、電和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力爭形式多樣化和展示手法的新穎先進。”
李館長告訴記者玉林市博物館日后新館陳列設計理念,更多地體現“人”這一社會主角的方方面面,即以“人本主義”思想來指導博物館的陳列。
使展品更多地“活”起來,展品“活”了,歷史也再次獲得“生命”。因此,如何展示給參觀者一個活靈活現的生活場景,使觀眾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真正達到獲取知識、陶冶情操的目的是重之又重。
序廳——博物館陳列內容的精髓
“序廳的內容,是陳列主題的高度提煉,是陳列內容的精髓。”李館長介紹說,新博物館的序廳設計,要緊緊圍繞玉林特色嶺南文化這一主題,可選取典型性、標志性的題材和元素進行簡潔、巧妙地設計和布置,彰顯鮮明特色,有極富吸引力和震撼力的視覺效果,以此拉開帷幕,將觀眾帶入多姿多彩的歷史文化大觀園。
序廳將以《千年古州 嶺南都會——玉林歷史文化陳列》(暫定)作為展標,前言將高度概括地介紹玉林的基本情況和歷史文化的輝煌成就,展現了林特色嶺南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闡明陳列的宗旨,激發愛國愛家鄉熱情。同時,序廳還將配置電動沙盤和大屏幕,顯示玉林地形,包括山系、河流、盆地、谷地;公路、鐵路交通線路;市、縣(市、區)的地理分布。并結合多媒體設備,通過點擊,大屏幕播放玉林建制沿革和各時期的玉林行政區劃圖、各縣(市、區)特色人文景觀視頻。如果有條件,還會做一個浮雕墻,將展示南流江、大容山、銅石嶺冶煉遺址、綠鴉冶鐵遺址、真武閣、陶瓷制作、古建筑、近代商貿街區等古今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另外,配置一些觸摸電腦,讓感興趣的市民能夠通過點擊自主了解玉林的情況。
“我們想讓步入序廳的市民仿佛走進玉林歷史文化的時空隧道,領略玉林歷史文化的豐富多彩和玉林人的卓越貢獻,這對于我們走向美好未來,無疑是一種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
陳列內容——從遠古到現今的穿越
玉林市博物館現有各類文物藏品3000余件,其年代上至距今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下迄民國時期,同時還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相關圖片資料。如何更好地保護繼承玉林市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宣傳弘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是新博物館在陳列內容設計上最為下功夫的一個環節。
據了解,新博物館在綜合考量玉林市博物館藏品數量、種類結構和新館展廳面積、空間布局的基礎上,將分為五個部分進行陳列展示,第一部分是遠古悠悠,主要介紹玉林市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說明玉林市歷史悠久,是早期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同時適當展示玉林古生物和遠古生態環境,闡明玉林遠古是適合早期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第二部分是越漢融合,重點介紹先秦、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玉林從駱越居地到越漢雜居、中原文化與土著文化交匯融合的歷史。知識點包括:駱越及其后裔(烏滸、俚人)、郡縣設置及其變遷、銅鼓文化、銅石嶺采礦與冶銅遺址、各種青銅器(重點越式青銅器)、陶瓷器等相關出土文物。重點是銅鼓文化及青銅冶鑄;第三部分是都會風貌,主要介紹唐宋時期至民國時期,玉林成為“嶺南都會”的輝煌歷史。以綠鴉冶鐵遺址、城鎮手工業、商業貿易為重點,突出反映宋代以來玉林工商繁榮盛況。內容涵蓋陶瓷器生產、冶鐵業、染織業、食品加工業、商業等,既有各朝代的文物,也有作坊、騎樓商鋪等復原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嶺南都會”風貌,注重粵商、玉商的形成及其特點;第四部分是嶺南杰構,展示玉林古民居、古建筑,突出表現嶺南風格、玉林風格的建筑形式以及內部陳設,集中介紹各種形式建筑的藝術裝飾;第五部分是古風遺韻,通過展示玉林各民系(如客家民系、廣府民系等)的語言形式、生計方式、耕作傳統及其他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語言、民間技藝、工藝、飲食、人生禮儀、宗教信仰、歌舞、戲曲、節慶、娛樂、體育等等。注意營造文化氛圍,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本陳列通過全面介紹玉林豐富多彩、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集中體現玉林人從古到今綿延不息的“敢為先、善創業、重務實、尚包容”的精神, 充分煥發人們的歷史自豪感和愛國愛鄉熱情,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凝聚玉林發展的強大合力。”李館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