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打造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 年底竣工
記者從渠縣獲悉,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的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目前主體工程已經(jīng)完成,正在進行室內(nèi)外裝修,預計今年年底竣工,并于2015年初對外開放。
據(jù)了解,新建于“中國漢闕之鄉(xiāng)”渠縣(土溪鎮(zhèn))的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總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項目計劃投資5759.6萬元。是中國第一座以漢闕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中國首個無核心文物陳列,以數(shù)字化虛擬表現(xiàn)為主要展示手段的高科技文化博物館。展覽以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運用弧幕投影、全息影像、屏顯、裸眼3D成像、激光投射等多種成像形式相結(jié)合,從漢闕的故事、漢闕上的故事和漢闕主人的故事三方面入手,將中國漢闕、漢闕文化較為全面、系統(tǒng)、科學、深入的進行了闡釋。
據(jù)介紹,該館展覽內(nèi)容包括漢闕的故事、漢闕上的故事和漢闕主人的故事三個單元。其中漢闕的故事單元包含“辨闕”“望闕”“解闕”“讀闕”“造闕”五個板塊,予以“講故事式”的輕松精確解讀,普及歷史知識,讓世人了解漢闕的由來、全國漢闕的情況、漢闕文化的形成以及漢闕的建筑特色、雕刻工藝和書法藝術。漢闕上的故事單元則通過對漢闕上所有圖像的分類、整理,讓觀眾走入近兩千年前人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思想,窺視他們對身后世界的想象,經(jīng)歷一次視覺沖擊和心靈碰撞,體會巍巍大漢的時代氣象和精神風貌。漢闕主人的故事單元選取漢闕主人中最典型的馮煥父子,講述他們的豐功偉績。以相關文獻記載、漢**古資料和考古學界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進行合理推測,大膽設想,科學嘗試“再現(xiàn)”馮煥墓。用三維短片虛擬馮煥墓的內(nèi)外場景,使觀眾更直觀地了解漢代的喪葬習俗與厚葬之風。
渠縣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館的建成,對于研究和傳承中國漢代民俗、建筑、書法等文化藝術具有重要作用,也將對拉動地方旅游經(jīng)濟、興旅活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